|
188-6099-5107
商务合作:cuitingyu@email.acrel.cn
安科瑞 刘芳18860995107
在“双碳”目标的进行下,企业供配电结构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分布式光伏、小型风力发电系统等新能源大量接入,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激增,储能系统成为企业电网的关键组成部分,“企业微电网” 应运而生。然而,当下众多工商企业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配电设施老旧、扩容困难,缺乏自动化和数字化监测手段,内部系统分散、数据孤岛严重,运维保障能力薄弱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微电网的发展。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安科瑞 EMS3.0 与协调控制器配合使用,为企业提供了一套微电网管理解决方案。安科瑞 EMS3.0 与协调控制器在多种场景下均能大显身手。在工业园区,面对众多复杂的供配电设备和大量的用电需求,协调控制器可快速采集各类设备数据,通过多种通信方式上传至 EMS3.0 平台。平台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实现对整个园区供配电的集中监控和统一管理,如双汇工业园区,通过该方案实现了降本增效,提升了供电可靠性。在体育场馆,像上海体育场这样用电负荷大、电能质量和稳定性要求高的场所,协调控制器与 EMS3.0 紧密配合,实时监测电力参数,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赛事期间电力供应万无一失。对于高速公路,其沿线变电所分布广泛,管理难度大。
安科瑞的这套方案通过协调控制器收集各个变电所的数据,EMS3.0 平台进行集中处理,实现对高速公路供配电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 数据中心对电力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近乎苛刻。协调控制器与 EMS3.0 协同工作,对数据中心的电力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保障数据中心持续稳定运行。 在应用架构上,协调控制器作为微电网、分布式发电及储能系统的核心,具备强大的兼容性,可融入光伏、风能、储能及充电桩等多种设备体系。它能采集设备数据,支持多种通信规约,实现设备数据的收集与通讯管理,还具备云边协同及 OTA 升级能力。而 EMS3.0 平台则采用分层分布式架构,涵盖展现层、应用层、数据服务层、基础服务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处理层、硬件支撑层和传输层。通过在源、网、荷、储、充的各个关键节点安装安科瑞自主研发的监测、分析、保护、治理装置,平台能够根据电网价格、用电负荷、电网调度指令等灵活调整微电网控制策略,确保微电网始终、稳定运行。
然后我们了解一下目前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架构,这其中包含光伏、储能、充电桩等设备,可灵活调整工作状态优化能源利用。那映射到我们安科瑞EMS3.0就是一款先进能源管理系统,特点是模块化设计,支持多类型传感器接入,提供丰富数据分析工具助力了解能源消耗。能够有效提升能源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
功能介绍:
安科瑞 EMS3.0 平台功能十分丰富。
1. 在电力监控及电能管理方面,通过安装各类智能传感器,实现对企事业单位内部电能的 24h 不间断监视,具备 “五遥” 功能,能及时发现供配电隐患,定位故障点,缩短故障恢复时间。
2.在分布式光伏监控及分析上,可对逆变器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报警,统计分析发电量、发电收益,还能进行碳减排统计等。对于变电所 / 配电房环境监控,能够实时监视环境参数,异常时及时报警并提供历史数据查询。
3.智慧消防和电气安全功能也十分强大,可接入多种消防和电气安全相关系统,实现集中监控和管理,还能进行电气接点测温、短路保护等,有效预防电气火灾事故。
4.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多种控制方式,实现照明系统的智能化管理,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在能耗分析方面,能满足政府监管要求,发现高耗能设备和能源浪费问题,实现分类分项能耗统计和趋势分析等。
5.预付费功能实现了先付费后用电,支持多种费用同平台缴费,还能进行宿舍用电管理等。储能监控可实时监测 PCS 和电池运行状态,实现故障告警和远程控制。
6.电瓶车及电动汽车充电管理功能丰富,支持多种支付手段,具备多种保护功能,还可进行预约充电等。运维管理为设备建立电子档案,制定巡检计划,生成各类工单,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7.碳排放统计则建立碳排放统计模型,采集各类能源数据,展示碳排放相关指标。在硬件选型上,协调控制器专为工商业光储充新能源电站设计,可控制相关设备,实现光储置换与智能化管理。同时,EMS3.0 平台搭配安科瑞自主研发的各类监测、分析、保护、治理装置,如多功能电力仪表、电气火灾监控仪表、智能巡检机器人等,这些硬件设备与平台和协调控制器适配,确保整个系统稳定、运行。
硬件选型:
ACCU-100微电网控制器主要负责工商业光储充新能源电站的数据采集、本地控制策略以及云端数据的交互。支持容量为:储能容量:≤400kW,光伏容量:≤400kWp。
其他配套产品:
安科瑞 EMS3.0 与协调控制器的结合,是企业微电网管理的理想选择。它们不仅能有效解决企业在微电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能助力企业实现可靠、安全、节约、、低碳用电,在 “双碳” 时代的浪潮中抢占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